下一步,银监会将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9月2日,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引领银行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情况。下一步,银监会将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银行绿色评价机制的建立,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银监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介绍,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资产质量较好。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为226.25亿元,不良率为0.41%,低于同期各项贷款不良率1.35个百分点。 叶燕斐介绍,目前银监会已基本建立以《绿色信贷指引》为核心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授信和绿色信贷的政策界限、管理方式、考核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信贷资金投向低碳、循环、生态领域;牵头建立绿色信贷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率先建立全面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率先实施综合考核评价。 “目前,银监会正在指导银行业协会制定绿色银行评价制度,通过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叶燕斐透露。 叶燕斐表示,绿色信贷不仅从公益的角度着手,同时,也从商业的角度来发展。目前所开展的绿色信贷的项目,银行业是完全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来实施的。另外,不少节能减排项目平均投资回收期在三年到五年,完全是商业可持续的,未给财政增加一分钱的负担。 叶燕斐表示,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完全与发展别的信贷一样,没有任何资本的激励。而按照巴塞尔协议,一般信贷资产资本占用是100%,只要主权担保的资本可以为0。为此,叶燕斐认为,我国绿色信贷特别是在能效贷款、水效贷款和节能环保第三方服务贷款,希望国家能够成立一个专业性、国家主权形式的、专门对绿色信贷提供担保的担保基金,不仅没有风险,还能实现盈利,同时,有能减少银行的资本约束。 对于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叶燕斐强调,一定不要搞价格补贴,让基础性产品的价格反映它的市场成本。从银行的角度更是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培养自身的专家团队。同时,要提高自身意识。实际上,开展绿色信贷既是提升信誉的手段,也是拓展业务、客户基础的重要手段。 最后,叶燕斐表示,银监会经过统计发现,只要一个企业涉及环境风险、安全风险,那么,银行的不良率就会明显提高,都超过4%。这说明,环境风险、安全风险以及社会风险,会成为银行不良贷款重要的风险驱动因素,未来做压力测试也会考虑进去。 来源:证券报 傅苏颖
|